二十余家媒體在孝開展采訪活動
記者在防汛救災一線了解抗洪動態進展,挖掘鮮活新聞素材
參觀紅色展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記者現場采訪
攝影記者為了新聞素材真是夠拼的
參加自愿者活動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圖片展
我們,穿梭在大街小巷傾聽民生民意;我們,用報道記錄家鄉砥礪奮進的步伐;我們,把心中的感動化成鼓舞人心的力量。
2021年,我們一直在路上,努力踐行著增強“四力”的要求。
這一年,我們用文字、照片、視頻等全媒體形式,報道著、記錄著、見證著孝義社會穩定繁榮發展的每一個腳印。
這一年,我們榮譽收獲滿滿。八件新聞作品榮獲2020年度“呂梁新聞獎”,其中一等獎電視類一篇,二等獎報紙類兩篇,媒體融合類一篇,三等獎報紙類兩篇,攝影類一篇,媒體融合類一篇;新聞作品《杜亮姝:美麗鄉村的開拓者》榮獲中國人事報刊社“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征文評選三等獎;
我們為“記者”這個稱號自豪,更加深知做好新聞宣傳,是我們的使命。為此,我們時刻不忘身份,落筆不忘職責,始終為孝義發展吶喊、高歌。
2022年,我們步履不停,繼續出發。
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奉獻
立足崗位勤奉獻,牢記使命勇擔當,在疫情防控、防汛搶險等一條條戰線上,以行動踐行“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聞“汛”而動 深入防汛搶險最前線
國慶期間汛情嚴峻,第一時間組織記者深入災區一線采訪,了解防汛搶險動態進展,挖掘鮮活新聞素材,報道災情相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講述各方力量防汛抗災的孝義故事。
推遲婚期變身“抗洪戰士”的90后武警張智群,像一顆釘子“釘”在防汛一線的鄉鎮干部溫江濤,是父子更是奮戰在防汛搶險一線的“戰友”的陳玉龍、陳國偉,43年后重新拿起大喇叭宣傳防汛救災災后防疫的老黨員李光奮……他們用筆記錄下防汛搶險一線人員的奮戰和堅守、鎮村干部的忙碌與堅持、村民的理解與支持?!跋M芡ㄟ^報道,展示全市人民眾志成城、防汛救災的決心,讓更多人增強重建家園的信心?!?/p>
如果說文字記者用筆尖記錄時代,那么攝影記者就是用照片在述說故事,他們奔波在各個災情現場,用鏡頭定格下一個個真實震撼的防汛搶險畫面。期間,在主流媒體刊發抗洪新聞稿件及圖片200余篇幅,其中《經濟日報》發表《防汛救災 眾志成城》圖片新聞,《農民日報》發表《山西孝義:加固河堤、轉移群眾》,《中國縣域經濟報》發表《山西孝義:風雨同舟 重建家園》等。
積極作為服務中心大局
積極作為,圍繞中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宣傳報道孝義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進展成效、經驗做法。
強內功巧借力 傳遞孝義發展強音
立足“傳統媒體輿論場”,采寫“有分量、有深度、有高度、有塊頭”的稿件。截至目前,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發稿500余篇,其中國家級主流媒體8篇,省級以上媒體157篇。圍繞黨史學習教育、轉型發展、文明創建、民生實事等中心工作,則采取圖文并茂形式進行專題報道,為孝義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采取“引進來、走出去”借船出海的外宣工作模式,配合和邀請省內外媒體及時宣傳報道該市中心工作、重大決策及全市各行各業的新成就和典型經驗。
如,配合央視國際頻道《記住鄉愁》欄目組拍攝我市“孝”文化;配合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我的美麗鄉村》欄目組拍攝我市新義街道賈家莊村美麗鄉村和村民幸福感、獲得感;邀請新華社、中新社、中青網、鳳凰網等網絡媒體聯合采訪報道了下柵鄉櫻桃采摘節、孝義非遺木偶戲等;邀請新華網記者走進孝義看“焦化”,推出五篇系列報道……
截至目前,主動邀請媒體記者來孝義專題采訪13批次,配合上級媒體拍攝采訪16次。通過媒體聯采活動,刊發了一大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優秀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孝義發展變化。
正面宣傳匯聚時代強音
緊扣建黨百年,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報道,并圍繞黨史學習教育推出一系列策劃報道,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挖掘百年黨史中的孝義故事。
謳歌建黨百年 講好孝義故事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今年7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千里之外,孝義市干部群眾熱切守候在大會直播屏幕前,收聽收看慶祝大會的現場直播。
該中心于7月9日在孝義市人民廣場舉辦了“慶百年華誕 展光輝歷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圖片展。圖片跨越百年歷史,從“紅色印記”、“見證歷史”“光輝歷程”“黨史學習教育”、“五位一體”等五個方面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回顧了孝義在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的革命歲月,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繁榮發展的改革時期,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的歷史印記。
從慷慨激昂的演講比賽,到滿載歲月積淀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活動;從群眾性主題知識競賽,到紅色電影展播活動……該中心新聞記者緊扣建黨百年的主題,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報道,大力營造同慶百年華誕、共鑄歷史偉業的濃厚氛圍,刊發了《追尋初心 孝義市舉辦主題圖片展慶祝建黨100周年》、《歡歌滿孝河 永遠跟黨走 孝義市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綜述》等稿件,全面展現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孝義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面貌。
深入基層踐行人民情懷
好的新聞不是坐在辦公室敲出來的,走到基層中去尤為重要。今年以來,該中心新聞記者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發揮新聞輿論力量。
全方位呈現“我為群眾辦實事”亮點成效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孝義市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
為了充分反映該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及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進展成效、創新舉措和經驗,營造“以深學促實干”的濃厚氛圍,該中心策劃推出“我為群眾辦實事”集中采訪活動,組織記者報道孝義住、行、醫、教、安、業等領域的辦實事成效。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與健身、讀報、娛樂的群眾面對面交流;深入政法干警隊伍,感受法治新生態;走進崇德學校、第十三中學,了解新學期開學情況及辦學亮點……每一篇新聞稿件都記錄了幫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孝義行動。
新聞記者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錘煉“四力”,既宣傳了各部門認真自學的進展成效,以及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創新舉措,也在蹲點采訪的過程中進一步堅定了新聞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微信、微博、入駐人民號、新華號、百家號、頭號條、抖音號等新媒體政務平臺……如今的孝義市宣傳事業發展中心,早已不再局限于紙質媒體宣傳,而是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不斷開疆擴土,形成集報刊臺網、微博、微信、新媒體平臺于一體全媒體矩陣。
牢記囑托,守正創新;紙上春秋,筆下波瀾。2022年,我們將繼續躬身耕耘在社會之中,把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稿件書寫在充滿生機的孝河大地。
(本期編輯:張麗妍/本期攝影:武 斌)